门窗铝型材料变色质量鉴定案例
铝型材概述
铝型材,作为一种在建筑、制造、交通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材料,以其轻量化、耐腐蚀性强、易加工等显著优点,成为窗户、门框、幕墙等建筑构件的重要选择。其表面处理工艺多样,包括阳极氧化、电泳涂装、粉末喷涂等,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。然而,铝型材的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工艺控制、环境因素及使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从而引发质量问题。
案例介绍
背景:
本案涉及一起铝型材质量纠纷,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铝型材购销合同产生争议,并最终诉诸法院。申请人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从被申请人处购得两批共计24.26吨的铝型材,用于建筑门窗制作。然而,使用过程中发现室外铝型材出现严重褪色问题,申请人因此质疑产品质量,要求被申请人承担责任。被申请人则坚持出厂时质量达标,且合同未明确膜厚级别和色差标准,故拒绝担责。
争议焦点:
铝型材是否存在质量问题?
褪色问题是否与生产工艺或材料缺陷有关?
鉴定目的
为协助法院审理此案,我单位受委托对涉案铝型材进行质量鉴定,具体目标如下:
确定质量问题:评估铝型材的氧化膜厚度、封孔质量、盐雾耐腐蚀性等关键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GB5237.2-2008。
分析褪色原因:探究褪色现象是否与生产工艺缺陷或材料质量问题相关。
鉴定过程
步骤一:资料审查
鉴定专家组详细审查了法院及双方提供的《铝型材购销合同》、《质证笔录》、《样品清单》等资料,全面了解案情背景。
步骤二:现场勘验
专家组前往铝型材存放现场,进行实地勘验,采集样品,并听取双方陈述。
步骤三:取样检测
随机抽取保护膜完好的未使用铝型材作为样品,送至实验室进行膜厚、封孔质量、耐盐雾腐蚀性等指标的检测。
同时,对使用过的窗户铝型材进行褪色情况比对。
步骤四:实验分析
通过物理和化学测试,对样品进行详细分析,对比检测结果,并作出科学解释。
鉴定方法
1. 视觉检查法
对铝型材外观进行目视检查,观察颜色、光泽度、纹理等,评估褪色程度。
2. 膜厚测量
使用涡流测厚仪或电感应测厚仪测量铝型材表面阳极氧化膜厚度,确保其符合GB5237.2-2008标准中AA10级膜厚要求。
3. 封孔质量检测
采用称重法或电化学法评估封孔质量,确保氧化膜的完整性和耐腐蚀性。
4. 耐盐雾测试
将样品置于盐雾试验箱中,模拟恶劣环境条件,评估其耐腐蚀性能。
鉴定意见
1. 膜厚不达标
鉴定结果显示,涉案铝型材样品的平均膜厚和局部膜厚均不符合GB 5237.2-2008标准要求,且与褪色现象存在明显因果关系。
2. 封孔质量与耐盐雾性能合格
铝型材样品的外观质量、封孔质量和耐盐雾腐蚀性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。
案例影响
本案通过科学的鉴定程序,为法院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,明确了铝型材褪色的根本原因,即膜厚不足。这一结论不仅促进了案件的公正判决,也为类似质量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力参考,强调了氧化膜厚度在铝型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。
扩展知识
铝型材的质量检测体系通常涵盖膜厚测量、封孔质量检测和耐盐雾测试等多个环节。膜厚不足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耐候性和耐久性,而封孔质量则是评估防腐蚀性能的关键。耐盐雾测试则进一步模拟了铝型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腐蚀表现,为产品质量的全面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